中国碳纤维隐形战机J-2O试飞成功
更多资讯请关注:【碳纤维中国网】www.Tanxianwei.org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号下午接见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盖茨在会后向传媒表示,胡*锦涛向他确认,中国进行了歼20首次试飞。
隐形战机之所以能够隐身成功,是他独特的材料运用,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装 备如飞机、舰船、导弹等使用隐身材料后,可大大减小自身的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
据国内外长期关注J20的投行侦查探知,该 机体的36%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钛64约占24%,钛62222占3%,钢占16%,铝合金占 16%,热塑性复合材料大于1%,其他材料(包括涂漆、座藏盖、机头雷达整流罩、轮胎、刹车片、密封材料、黏合剂、气体、润滑油和冷却剂等)占15%。传统的钢和铝合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这有利于提高飞机的隐身性和耐热性,减轻机体重量,增大机体强度。飞机总长22米,翼展 16.7米,机高5.05米,机翼面积65.6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31吨。
声隐身材料包括消声材料,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及消声、隔声、吸声的复合体,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碳纤维属于国际高端新材料产业,目前,除了传统的航空航天领域外,汽车、风力涡轮叶片及压力容器等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碳纤维的需求量将以每年约13%的速度增长。预计2011年,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全球需求量将达5万吨,2012年将达6万吨,到2018年需求量将可能达到10万吨。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磨、耐腐蚀、导电和导热等性能,而且兼有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和碳材料的强抗拉力两大特征,以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碳纤维在新型纺织机械、碳纤维复合芯电缆、风力发电叶片、核电、油田钻探、医疗器械、汽车构件、建筑补强材料、文体用品等领域也都有应用。目前,碳纤维不论是在传统的航空航天领域,还是在汽车构件、风力涡轮叶片等新市场,其应用范围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指出将重点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所列的七大产业领域里,新材料产业名列第六。新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所以新材料在技术上的突破,往往会引起一些划时代的产业革命。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新材料的世纪,我们从稀土材料的争夺上就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
新材料产业将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引:
已是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时50分。自从2010年的最后几天有好事者把“黑丝带”传到网上,围栏外的观众便一天天多起来。那不时响起的发动机噪音,仿佛最勾魂的音乐,把很多人吸引到这里。然而,每一次的轰鸣之后,都带给观者小小的失望,因为传说中的“首飞”竟被一拖再拖。
这一次有点不同。发动机的声音从低沉转为高亢,在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一个滑音突然跳了出来,而不是往常的转低。“飞起来了!”围栏外一片欢腾。
有网友用“给力”来形容中国四代机的首飞。的确,18分钟的平稳飞行对一个全新机型的首飞测试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尤其是,降落时遇到较强侧风,四代机仍轻松自如。飞机落地,已有人迫不及待地放起了鞭炮。
不知道这些鞭炮里有没有中国军迷长期看着美国的先进战舰、战机,而感到扬眉吐气的成分。要知道,此刻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前有“卡尔·文森”号航母抵韩,稍后则有15架F-22A驻日。反倒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时,亲自辟谣:中国四代试飞不针对盖茨。
“黑丝带”飞起来,满世界的流言也可以落地了。最初那张模糊的“丝带”照片是流言之源。由于中国官方对网络照片没进行任何阻止和澄清,这一大反常例的做法反而让各国专业人士谨慎了起来。
“中国尚不能独立研制符合??准的航空发动机,并且5-10年内都未必能解决”,“至今,中国还没展示过成熟的主动相控阵机载雷达”……这些分析中有不少怀疑。同专家们的审慎相比,普通人的不信任和嘲讽就表达得直接多了。韩国一个网站出现一幅用起重机吊起四代机的PS试飞图,明讽其飞不起来。
难怪当“丝带”首飞的视频上网之后,一干军迷顷刻间“内牛(泪流)满面”。美国军方主要负责人,包括国防部长盖茨、海军情报负责人在一周内两次公开表态,承认中国四代机进度“超过预期”。
长年巡弋在中国领海外的EP-3、RC-135没能嗅到中国四代,但成都军迷赶上了。他们甚至用微博现场直播,“丝带”每一次亮相、拖带、滑行,都会被直播、转发。而军警除了维持秩序,罕见的没有干预。
新闻背景
四代机还是五代机?喷气式战斗机成熟后,国际航空界开始流行分“代”。分代有一条得到普遍承认的原则是:依据战斗机的作战任务和其技术特点,代与代之间得有质的飞跃、跨台阶式的提高。
分代是讲资历和话语权的,于是二战后的两大军事巨头美国与苏联便掌握了给战斗机分代的权力。相应的,也就有两个标准曾长期流行,形成今天的美“四代说”、俄“五代说”。而自苏联解体后,坚持“五代”的便只有独联体国家,剩下的欧美、东亚、大洋洲基本都持“四代”标准。
第一代,主要技术特点后掠翼、亚音速。最经典代表机型为F-86与米格-15。
第二代,主要技术特点高超音速,以导弹作为攻击武器。最经典机型为F-4与米格-21。
第三代,主要技术特点高机动性,配备了高性能的雷达。最经典代表机型为F-14、F-15、F-16、F-18与米格-29、米格-31、苏-27。
第四代,主要技术特点可以用4S来概括,即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和短距起降。真正的四代机只有F-22,至于美国F-35与俄罗斯的T-50要么是简化了4S性能,或者是技术能力不足导致部分未达标。
俄“五代”标准的不同之处在于,俄拆分了美四代之中第二代。将纯追求高速的F-104、F-105与米格-21划分为第二代,而将F-4、F-111与米格-23、米格-25划分为第三代。
至于其他国家研发的战斗机基本上是按照美国的四代标准进行对应。比如瑞典的J-29属于第一代,法国幻影III、英国“闪电”属于第二代,法国幻影2000、瑞典的鹰狮属于第三代等等。
不过,美国近来也炮制了个“五代说”。就是把喷气式战斗机的始祖德国Me262、英国“流星”纳入第一代,赋予其在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史上的应有地位。
至于中国偏于采纳美四代标准。第一代为歼-5、歼-6,第二代为歼-7、歼-8,第三代为歼-10,刚刚试飞成功的歼-X,网友称为“歼-20”的,则为第四代。这也正是其“丝带”网名的由来。
相对于国外众多的猜疑,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军事分析家理查德·费舍尔是首先确认中国四代机的专家之一。费舍尔确信它是由成都制造,认为其拥有躲避雷达的隐身特性,将安装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一句话,费舍尔仅凭照片就基本确认了中国四代机名副其实。费舍尔还表示,凭借其超音速巡航能力,配合空中加油,该机打击能力可远达关岛。
当然,中国四代机也并不是完全和盖茨无关,它的出现的确同时向欧洲、俄罗斯等航空强国表达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欧盟至今未解除长达21年的对华武器禁运,中国要告诉欧盟禁运政策并不成功;俄罗斯没有及时提供给中国包括苏-35战机在内的最先进武器装备,现在也只不过拖慢了中国的步伐而已;对于美国,这下感受到中国的透明了;当然,对于那些对“中国制造”感兴趣的国家,表明中国也有生产先进战机的实力。
据南方周末记者得到的消息,编号为2001的中国四代机是一架验证机,处于各项技术指标的初始研究状态。4S,即“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和短距起降”,被视为四代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其中最具革命性的就是隐身性能。
隐身性能将使战机在面对非隐身战机时具备理论上的不对称优势,比如隐身战机能够让敌机直到被击落都不知道是谁发起了攻击;或者和对方的预警飞机来个近距离“亲密接触”;隐身还意味着,能更安全地穿透对方的防空系统……
对于中国四代机的鸭翼和腹鳍,国外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是中国在技术力量不足以全面支撑4S时,以提高机动性换隐身性能的不足。那么四代隐身性能如何?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向本报分析,四代机为鸭翼加三角翼布局,有两个类似T-50的全动垂尾及两个小面积的腹鳍。外形与美国F-22类似,机翼与机身平滑过渡,前部机身包围着尖锐的边缘,机身表面的倾斜角度要比F-35还大。
即便中国四代隐身性能不如F-22,只要能和F-35对抗,那么周边国家就会出现新购F-35还未交货,便面临效用大减的局面。毕竟,现代空战属于体系对抗,主力战机不弱,那么没有体系对抗能力的国家无法应对有体系对抗能力的国家。
可以说歼-10战斗机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但在战场上,“望其项背”就往往意味着失败。国外预测,最早将于2017年列装部队的中国四代,不仅能够提升部队战斗力,更会大大带动航空产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中国在高强度资金投入之后,终于开始开花结果。第一次让国人看见了将能够与军事大国“并驾齐驱”的希望。
有中国个性的四代
中国四代的出现,让世界战斗机市场面临变局。面对美、俄一直垄断的国际战斗机市场,现在,迟到的中国在小步快跑。
斯里兰卡、委内瑞拉、尼日利亚、摩洛哥……都是中国“枭龙”战机的潜在买家。2010年,歼-10又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黑丝带”的出现,更有助于中国航空工业开拓国际市场。
有外媒以中国目前尚没有14.5吨级的涡扇发动机,没有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这都是研发四代机的瓶颈,断言中国不具备研制四代机的能力。在此敏感时刻,1月6日,中央军委举行了给航空发动机专家甘晓华记一等功的庆功会。获奖人和表彰事件随即引起广泛关注。
“成都飞机公司工程师之所以能够精确复制美国战机外形特点,因为中国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逆向分析研究能力。”而且,中国专家并不是简单逆向复制单一产品,他们经常是合成各种国外技术,这种完全不同科技流派产品的合成需要拥有非常强大的自主能力。中国专家应该会在兼顾其它性能的基础上,突出部分性能,甚至哪怕就一两项性能,制造一款有“中国个性”的战斗机。
中国当年立项研制歼-10战斗机之时,甚至连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涡喷发动机都没有……在那种情况下,中国不仅研制了歼-10战斗机,而且创造了电传飞机试飞过程没摔飞机的成绩。
实际上,拥有强大航空工业基础的俄罗斯,在设计T-50时似乎也没有苛求面面俱到。俄罗斯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理念,对T-50的性能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尽管算不上剑走偏锋,但也绝不是四平八稳:从其整体设计而言,突出了机动性和隐身,在探测系统上也别具一格;而在隐身设计方面则着重前方和侧方等高威胁方向的雕琢,但是几乎放弃了后向的隐身设计。
在空中作战史上,突出一两项性能,降低甚至放弃其他方面性能,最终却获得成功的例子并不鲜见。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方亚音速的“鹞”战斗机凭借着推力矢量喷管和具有迎头攻击能力的“响尾蛇”空空导弹,杀得阿根廷空军超音速的“幻影”战斗机丢盔弃甲;海湾战争中的伊军米格-25截击机,固然做工粗糙,材料落后,但是也依靠巨大的速度优势,帮助伊拉克军队完成对“大黄蜂”的唯一一次猎杀;F-117A速度固然很慢,载弹量也很小,但是就是凭借着“隐身”的特点而自由出入严密设防目标的上空;苏联的不少超音速反舰导弹体积笨重,但是凭借极高的速度和编队突防技术,却能够穿越当时美国的航母防空网,重创美国航母……
中国俗语说,“千招会不如一招鲜”,“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总体技术不占优势的国家,研制新型武器的可以借鉴甚至是必须遵循的一个思路。
脆弱的平衡打破了?
隐身战斗机、反航母弹道导弹……中国将具备削弱美国维持其在亚洲威慑力的两大关键支柱,这显然会对美国在亚洲的政治和军事领导地位带来影响。可以看出,这与中国整体的“反介入”战略息息相关。国际政治现实主义认为,军事力量越强大,对敌威慑力越大,防止敌国发动战争、进行军事挑衅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就越强。
本来俄罗斯去年1月29日首飞的第五代战机T-50,是近十年来出现的唯一一种能够与美国F-22A战斗机比肩的第五代战机。与此同时,印度通过注资T-50项目,希望与俄罗斯分享T-50的成果;日本虽然已决定购买F-35,但仍惦记着F-22A,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心神”;韩国人也在雄心勃勃,试图开发本国的下一代战斗机。
中国“黑丝带”的出现,当然会改变亚洲的力量对比。如果中国四代机性能堪比F-22,对于日本人来说,在目前中日纠纷频出的情况下,日本的压力无疑会很大。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日本弃美自研,或是非逼美国卖F-22A不可,而美国一旦开这个先河,其它国家必定效仿。“黑丝带”的出现,国外要重新考虑四代机空防问题了。
美国的F-35属于单发战机,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到2015年能装备美国海空军的时候,F-35的造价恐怕1.1亿美元都不止。而中国四代机的出现,恐怕会让经费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军方重新开足马力投入新一代战机的开发。
至于欧盟,这个三代机制造商在错过中国这个四代机制造商后,封闭状态下的优势来日无多,为重新赢得先手,欧洲恐怕会倾尽全力拔高竞争平台,直接跳入六代的开发。当然,前路遥遥。“成都飞机公司的目标是先击败F-22,然后等18吨推力的发动机就绪后再制造自己的F-35。这将对美国空军战略构成全面挑战。”费舍尔的言过其实,听起来更像是在为美国军队争取经费。
美国媒体就认为,中国新开发的隐形战机在10年内不会改变中美两国间的力量平衡,它的诞生也比美国F-22晚了将近20年,这种平衡,取决于美国六代机的研制,也取决于中国何时让“黑丝带”飞出去。
而中国著名航空动力专家江和甫断言,“随着我国整个工业基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按照现在的设想,可能过个四十年左右,或许我们能够把与国际的差距从现在三十年缩短到五六年的时间,这很了不得。”
页:
[1]